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

玉雕典范:香溢四海的东坡肉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8-03 浏览次数:56
玉雕典范:香溢四海的东坡肉

  “东坡肉”高:5.73公分,宽:6.6公分,厚:5.3公分 类别:玉石  年代:清代 文物原属: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:现藏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

虽然不属于”国宝“,但是肉形石在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地位,它与“翠玉白菜”、“毛公鼎”并称为台北“故宫”的镇馆三宝。台北60多万件文物,会基本按照3个月一次的频率更换展品,而这三件文物却不会进入轮换名单,一直在展厅永久向公众展出。

和”翠玉白菜“一样,肉形石也属于“巧雕”的作品,依台北“故宫”分级,其实只是“重要古物”,而非“国宝”。

巧夺天工的玉雕典范

这件肉形石乍看之下,像是一块令人垂涎三尺、肥瘦相间的“东坡肉”,每一位到台北“故宫”参观的人,都会为之叫绝。

肉形石出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,清康熙年间供入内府。这块清代的肉形石,是一块天然的石头,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,取自一块黄玉,经人的鬼斧神工,竟然就雕成了一块玉东坡肉。

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。“肉”的肥瘦层次分明、肌理清晰、毛孔宛然,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,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,肥瘦相间的“东坡肉”。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,都可以乱真。人们似乎都能闻到“红烧肉”的香味,真正人间极品,价值连城。其创意构思之巧妙,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,真可以说是天人间最有默契,且又幽默的巧作。

这是玛瑙类矿物在大自然中,由于经过漫长岁月的累积,在不同的时间点,杂质影响乃至生成的颜色不同,呈现一层一层不同的色泽,制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,将原来质感丰富的石材加工琢磨,并将表面的石皮染色,做成了这件肉皮、肥肉、瘦肉层次分明,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现的作品。

“玉雕”艺术源远流长

堪称国石的玉,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钟爱着,在众多石材中,玉兼具石之坚实、水之润泽,是中国人数千年来共有的美感经验。中国人认为佩戴玉器可以保身辟邪、招来好运,又可以实用于日常生活中,这情结源自于远古时期的崇玉文化。

上古时代,随手可拾的石块被人们直接用来砍砸或是略加打磨成器,那是石器最早与人类生活的联结,而老祖先从生活历练中最先认识的“美石”,大概就是分布颇为广泛的玉髓类及玛瑙。

追求人与自然间的均衡、和谐,一直是中国美学当中重要的理念,具体实践于玉石工艺的领域中,便是“量材就质”的设计观。顺应材料自然天成的色泽或形态,以决定作品的主题、纹样,工匠在预设的条件下,透过充分理解质材特色,以激发个人创意,协调天然与人为的创作方式,其结果往往出人意表,却又似乎理所当然,恰如其分,正是所谓的“巧雕”。

清代琢玉工艺鼎盛

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制玉工具的进步,清代的琢玉工艺发展到成熟阶段,此时的玉器线条平直圆滑、角度方正、刻画准确,无论凸线或凹线,其线条的宽度均匀、边缘平整、无细小碎弯、直线平直无波、弧线弧度匀称,无论是器物的平面还是凸起的弧面、各种浮雕的底子,都非常平滑,是中国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。

清代宫廷玉器是清代玉工艺的先锋和楷模,引导着民间玉作走向精细秀雅的艺术道路。有关专家指出,乾隆时代玉器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,这时期的工匠继承和运用历代琢玉工艺的宝贵经验,借鉴绘画和外来雕刻工艺技术,发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琢玉艺术。传统的阴、阳线纹、平凸、隐起、浮雕、镂空、俏色、烧古等工艺,经过加以变通综合应用,其题材纹饰受到清宫院画影响,近似工笔画,往往将传统题材纹饰与西方或阿拉伯图案结合在一起,组成新型图案。从图案性的装饰技法上来看,均较为繁缛精细,且丰富饱满。

因为琢玉工艺鼎盛,清代民间观玉、赏玉之风兴盛,玉器的用途更加广泛,陈设、器皿、佩饰、祭器、偶像、文玩、用具、镶嵌等,品类十分齐全。

台北“故宫”收藏的大都为十八、十九世纪的作品,除“真玉”外,玛瑙、玉髓类亦常用“俏色”的处理方式,取材灵活多元,从吉祥寿意、人物花鸟,甚至是果蔬肉品,包罗万象的品项蕴含着盎然趣味。

“东坡肉”为幽默巧作

至于石英类的玛瑙、碧石等,也因为具有特殊且多样的纹理与色彩,经常被施以巧雕。这块“肉形石”即为碧石类矿物,其纹理层层堆栈,艺匠就此天然特征再予以加工。首先于表面细密钻点,除营造毛孔的效果外,还使质地较为酥松,易于染色;其次将顶层染成褐红色,像是肉皮浸过酱油一般,让明明是冷硬的石头,却令人联想为鲜嫩多汁、入口即化的“东坡肉”,真可以说是天人间最有默契,且又幽默的巧作。

“真玉”之中,不论“闪玉”或“辉玉”,其色彩都饶富变化。“闪玉”除白色外,尚有青、灰、黑、褐、黄、绿…等,而“辉玉”则有纯白、翠绿、褐红、淡紫的不同。巧雕中的俏色手法,就是掌握此特点,依据色彩的变化和分布进行构图、造型,使视觉信息更趋完整,像是台北“故宫”收藏的“玉人与熊”、“翡翠松鼠葡萄”等,都是很好的例子。

虽说清代玉器的艺术风格,比之战国、两汉时期的玉器,显得柔弱无骨,但其琢玉技法却集中了历代之长,并且达到巅峰。只是随着清朝灭亡,其宫廷玉器的历史亦随之完结,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帝王玉就此消失,从此,中国玉器史进入“庶民玉”的新时代,那些巧夺天工的玉器,便只能透过有心人士的收藏才得以窥见了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